责任重于泰山——访“全国优秀律师”王雪华博士

责任重于泰山——访“全国优秀律师”王雪华博士

业务领域:国际贸易反倾销

所在地区: 北京市

所在机构:北京环中律师事务所

名律访谈:责任重于泰山

——访“全国优秀律师”王雪华博士


王雪华律师,法学博士,曾任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外经贸部反倾销咨询小组秘书、外经贸部反倾销、反补贴及保障措施条例起草小组成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曾任全国律协国际业务和WTO专门委员会主任、北京市律师协会反倾销、反垄断专业委员会主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清华大学法律硕士联合导师,环中律师事务所的首席合伙人。曾荣获“北京市国家机关十佳青年”、“第二届北京市十佳律师”、“全国优秀律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等荣誉称号。


引子


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也根据世贸组织规则的精神重新制定和修改了相关法律。二零零一年美国实行贸易法201全球钢铁保障措施,给我国和其他国家的钢铁产业造成了重大损失。我国于2002年5月也应国内钢铁产业的申请,启动部分钢铁产品保障措施案件。在当时的我国调出机构外经贸部和国家经贸委举行的听证会时,各利害关系方就如何适用世贸组织规则产生了分歧。

提到钢铁保障措施不得不提到王雪华律师,当时王雪华就这个问题作了发言:“我国法律是按照世贸组织规则的精神修改和制定的,按照世贸组织保障条例的规定,在中国调查问题当然要按照中国的法律规定,世贸组织规则不能直接在中国使用。”外方律师不置可否:“世贸组组织规则都必须遵守,怎么到中国就不遵守了,这不是天大的国际玩笑吗?”王雪华当即拍案而起,正色道:“世贸组织规则的使用要根据各国的情况,否则就是对我们国家的不尊重,也是对我国法律的践踏。”王雪华说的当然是有道理的,这也是各国都承认的,外方律师自然无话可说了。

听证会结束后,随行的律师激动地对王雪华说:“王律师,您知道吗?当时您铁青着脸,神情郑重,好像在向全世界宣告,我们感觉您就是民族英雄。”王雪华笑着说:“民族英雄可不那么好当啊。”

之后多家媒体都在报道这件事,称赞王雪华是民族英雄,并上了多家媒体的头条。这就是王雪华律师,在事关民族大义、人民利益时绝不含糊。在涉及民族产业时时刻坚守着:“对于民族产业责任永远是第一位的,责任重于泰山。”走近王雪华,让我们了解这位民族企业“保护神”。


多彩人生,成就律师功业

很多人认为,要想在某一行业成功,从小就应该有宏伟志向,并因此为之努力奋斗,的确也有不少人在理想的推动下获得成功。可王雪华却不是如此,就是直到考上大学也没想过当律师,只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对法律产生了兴趣,从此献身于法律事业,立志要为中国的法律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才有了后来王雪华一系列的成功经历。

十六岁,在很多同龄人还在中学校园里嬉戏玩闹的时候,王雪华已经步入了大学校园,成为人人羡慕的天之骄子。用王雪华的话说就是,十六岁就能考上大学,这得益于当时的教育政策。四十岁以上的人大概还记得当时“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的口号。

高考恢复后不久,王雪华从小学到高中上学九年就参加了现代人经过十二年才能参加的高考,并顺利考入大学。虽说是教育政策帮了忙,可如果没有好的学习成绩,再好的政策也很难做到,要不年仅十六岁的王雪华怎么会脱颖而出呢?

其实,王雪华当时报考的并不是法律专业,他一直钟情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一心想学的是外语,想以后做个翻译家。  可就在他报志愿的时候,老师给了他一个建议,让他改变了看法。他的老师是学历史的,眼界很开阔,而且当时中国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他认为学贸易会很有前景,建议他考北京对外贸易学院(1984年更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这所学校当时被称为“中国的哈佛”,也是很难考的。王雪华一直都是很听话的孩子,听从了老师的建议,因成绩优异顺利上了大学。

王雪华在大学学的是国际贸易专业,学校理所当然地要开一些国际法律方面的课程。当时,冯大同教授是国际经济法专家,长期从事国际经济法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法系的创建人之一。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王雪华听了冯大同教授的国际商法课,觉得法律很有意思,对法律产生了兴趣,一个想法就在他头脑里悄悄形成了。

当时对外贸易经济大学国际商法专业研究生师资百分之五十以上都是外教,大部分是美国的法学教授、高等法院的法官、大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律师,免不了要与国外的经济、法律等问题进行相关的交流与研究。一次英国一个大的律师事务所组成律师团到对外贸易经济大学访问,应邀与冯大同教授正在教授国际商法班的学生见面,英国的律师团每个律师给学生们做了几分钟的演讲。就是这短短的几分钟,大律师们的仪表、风度、气质深深影响了王雪华,心里默默想着要以他们为榜样,心里的想法更加坚定了。

那时我国的对外贸易方面的确需要法律人才,很多企业因为不懂相关的国际法律,在外贸易方面我国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经常遭受很大损失。况且王雪华所学专业本身有优势,会外语,懂得经济学、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学习国际商法很合适,在多方面影响下,王雪华决定考法律研究生。

王雪华谈到这些时,感触颇多。引路人对人生真的很重要,正是由于听了冯教授的国际商法课,坚定了王雪华学习法律的信念。冯教授的学识、做人对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王律师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说到这一点,王雪华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虽然学法律是在大学时才有的明确想法,其实追究起来,王雪华学法律的思想种子早就悄悄滋长了。王雪华的父亲是名军人,解放前年参加革命,全国解放后,王雪华的父亲还很年轻,作为调干生来到南京大学法律系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对法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由于家庭原因,不得不放弃对法律的学习。父亲转业后,一直在公安、检察院等部门工作。父亲十分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法律的工作,家中虽然只有为数不多的法律书籍,但对年幼的王雪华却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这点看,王雪华学习法律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时间过得很快,王雪华大学就要毕业了,同学们都开始为分配工作而忙碌着。那时学国际贸易的人是很抢手的,国家一律包分配,最不理想的也分配在省一级的外贸部门,这的确是不错的选择。但是,王雪华没有像大多数同学那样等待分配工作,他的心里有个更大的目标,那就是学习法律。这在当时的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放着炙热可求的外贸工作不做,却选择继续学习法律。法律在那时并不被人看中,但王雪华认为,决定的事就一定要做,而且要做好。在今天看来,就是因为有了这份坚持,才有后来成功的王雪华。

既然有了想法,就开始着手准备了。在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的时候,幸运降临在了王雪华头上。1984年国家首次实行免试保荐研究生制度。被保荐的学生必须品学兼优。在这种情况下,在全校排出十五名参加面试,王雪华位列其中,通过面试,选出最终的七名,王雪华还是榜上有名。说起这些,王雪华多次感谢国家的政策,以后在王雪华律师生涯中,多次为国家、企业无偿的服务可能就源于此吧。

一切都顺理成章,王雪华也很快就能如愿以偿了,可困难也跟着出现了。过去对外贸易经济大学没有单独的法律系,只有一个商法教研室,当时刚刚变更成立为国际经济发系。当时大学的政策是不能跨系,要想跨系的话,就不能免试保荐,必须自己去考。面对困难,王雪华很苦恼,但学法律的信念一直鼓励着他。为了能学法律,王雪华大胆地找到他后来的导师冯大同教授,郑重地对冯教授说:“不管怎么样,我都要学习法律。就算不能免试,我自己也要考法律系的研究生。”也许是王雪华的这种执著,感动了冯教授,打动了学校,事情有了转机,学校破例让他跨系学习,王雪华学法律的愿望真的实现了。

对理想的执著追求,让王雪华有了面对苦难的勇气,也许当时的一念之差,后来的结果可能就有天壤之别了。

能上研究生固然不错,可学法律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当时和王雪华学习法律的只有七个人,而且本科没有一个学法律的,要想学好法律,没有坚实的法学功底是不行的。为此学校也很支持支持他们,为他们找当时最好的法律老师为他们补课,如给他们讲学的就有当时北大有名的法律专家骆豪才教授、魏振赢教授等,这些法律前辈们在做学问、做人等方面给王雪华树立了榜样,既学到了法律知识,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王雪华自己就说,整天和高素质的人在一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自身的素质肯定差不了。王雪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时王雪华他们班英语水平都很高,可以直接用英文讨论问题,老师可以用英文直接讲课,这在当时的中国是比较少的。那时给他们讲课的老师乔治?亚历山大很激动,认为在中国能教到这么有素质的学生很是荣幸。当时在美国波士顿要举行Philip Jessup 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之前中国从没有派代表参加过,乔治?亚历山大建议学校派代表参加,可是当时学校没有多余的经费让他们参加这种活动,乔治?亚历山大很热心,帮他们拉来了赞助,有了经费,问题就很好解决了,派代表参加就不成问题了。

经过选拔,王雪华和他的学长刘铁虎组成中国的代表队,在培训了两个月后赴美国参加辩论。在加拿大皇后大学短期培训后,,乔治教授亲自为他们开车,把他们送到波士顿参加比赛,这在当时恐怕也是没有的。

参加这个辩论赛,是英语国家和非英语国家一起参加的。当时王雪华他们到的有点晚,主持人问他们是哪个国家的,他们大声说:“我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话音刚落,全场起立,掌声雷动,因为这是中国第一次派代表参加。说到这里,王雪华好像又回到了当时那个振奋人心的场面。可是令人尴尬的是,没过几分钟,中国台湾代表队进场的时候,掌声稀稀拉拉,同是中国人,待遇却那么悬殊,不能不叫人深思。

此后,中国台湾代表队在第一轮就遭到淘汰,中国队顺利晋级,并击败当时的西德队进入半决赛。中国台湾代表队虽然遭到淘汰,但仍忠心祝愿王雪华他们取得好的成绩,毕竟都是中国人。后来,虽然中国代表队被英语国家的美英打败,但中国第一次派代表参加就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仍是令人振奋的。这一事件被列为学校一九八七年十大新闻之一。

到美国后,王雪华他们和台湾代表队相处得很好,台湾代表队还曾邀请他们吃饭,但由于经济原因没有去成,往后也没有联系。后来借着海峡两岸律师研讨会的机会去找他们,但他们已不在台湾了,王雪华一直说这是个遗憾。就是到现在谈到这些,王雪华还是一直叹息,谁能说律师没有感情?

在美国期间,美国有家大律师事务所曾邀请王雪华留在美国,并提供资金供他在美国学习,王雪华发传真请示,但回复说:“辩论完就回国,以后还有出国的机会。”当时正赶上出国热潮,王雪华对于应不应该回国,曾做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最终还是服从指示回国。王雪华说:“后来想了想,回国是对的,中国是最需要律师发挥作用的,在中国,律师的作用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次美国之行,王雪华收获很大。虽然当时还不是律师,但知道了如何准备材料、如何抗辩等,这对以后的律师工作帮助是很大的。并且让王雪华开阔了视野,明白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差异,知道该朝哪个方向发展,为以后更好地学习做了铺垫。

很快研究生毕业了,顺利地拿到硕士学位。此时学校建议他留校,一直就很听话的王雪华留在学校。在这期间,王雪华做助教、讲师,进一步完善了知识体系。八十年代初,中央为了支持老少边穷地区的教育工作,成立了中央讲师团,到王雪华研究生毕业的1988年那一年,对外贸易经济大学也有一个名额,王雪华响应号召,报名到江西讲学。王雪华被分配到江西外贸学校讲课。在革命圣地给革命先烈们的后代传授知识,在王雪华看来,这是多么崇高的一件事情,所以他干得十分认真、努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在业余时间,王雪华走遍了江西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心灵上接受了革命的洗礼,思想又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江西讲学期间,王雪华做了一件他人生当中的一件大事。一九八六年,我国恢复律师资格考试,作为法律工作者,不管做不做律师,参加律考都是一个选择。王雪华说:“但凡有机会就要抓住。”人生当中这样的机会不是很多。王雪华决定参加律考,也因此为考试作了一些准备。对半路出家的王雪华来说,参加这样的考试是有难度的,但他没有放弃认真去做。王雪华特意请了假准备考试,付出终于有了回报。通知消息的那一天,王雪华正在外边赏雪,接到律考通过的消息,王雪华高兴坏了。那高兴劲就别提了,激动得在雪地上直打滚。王雪华的率真性格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江西待了一年,各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回到学校后,王雪华工作比以前更加努力了。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永远都写着:做什么都要做得最好。有了这样的心态,做起工作来更加踏实。他的努力获得了社会的认同和肯定,并因而获得了“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殊荣。

一九九零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又一波出国热。作为热血青年,王雪华当然也想到国外见见世面,并且已经申请到了美国一所学校,该学校将王雪华列在第一位。但出国需要考托福,那时想考托福时很麻烦的,要有两年工作经验,要人事部门的盖章,王雪华还没有两年工作经验,不得已出国计划又一次搁浅了。

王雪华心想:既然不能出国,那就安心地做好本职工作吧。于是,王雪华潜心耕耘他的老师花园,沉下心来做好园丁。然而,要讲好国际商法课并不那么容易。国际商法是一门应用法学,和实践联系是很密切的,作为法学讲师光有理论是没有说服力的。当时,就有一些企业向他咨询一些涉外法律事务,王雪华为了从实践中掌握更多的涉外法律知识,为教学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王雪华开始接触一些涉外的法律事务,到法院和国际仲裁庭做代理人,一边工作一边讲课,他把从实践中学到的法律知识融入教学中,用自己的实践体验向学生们传授法律的要义,让学生们真真切切享受了法律,这也是学生们以前从没接触到的,当然获得了学生们的认可。由于成绩突出,王雪华当上了学校法律系的工会主席,后来又成为学校的工会委员。

一九九三年,王雪华的导师冯大同教授因身体原因不得不退休,沈四保教授任系主任,年仅二十九岁的王雪华成为系里的副主任,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当时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当时学校的法律系没有自己的律师事务所。作为系里的副主任想多为系里创收,也想过到其他律所当一名兼职律师,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去成。国际商法是一门应用法学,没有实践怎么成?王雪华决定成立自己的律师所,在一九九三年九月份,王雪华和另外四个人成立了环中律师事务所。一开始王雪华只能做兼职律师,后来为了更好地做律师工作,辞掉了教师的工作,真正开始了专职律师生涯。

王雪华丰富的人生经历成就了王雪华的律师事业,以后的律师生涯中,正因为这些,王雪华的律师事业节节升高,不断达到新的高度。


打响反倾销第一枪

“我做过那么多研究,又参与过立法,我有义务和责任、也很有感情在反倾销实践开始的时候代表国内产业。”──王雪华

说到倾销很多人至今依然很陌生,涉及反倾销一般人也很难接触到。倾销是指在正常的贸易过程中,一项产品从一国出口到另一国,该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在其本国内消费的相同产品的可比价格,该产品就被认为是倾销。在环中律师事务所成立之初,反倾销法律业务很少,律所做的大多数也是涉外业务,但这并不表明我国没有受到倾销的损害。其实自从一九七八年欧共体对中国糖精钠提起第一起反倾销调查以来,我国一些外贸企业在国外经常受到反倾销的攻击,国外厂家以低价倾销的不公平贸易方式,向我国大量输入积压产品,使我国产业陷入举步维艰的局面。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还没有明确具体的反倾销法律条例,反倾销对我国人民来说还是一个新鲜的名词。虽然在对外贸易法中有一些相关条例,但具体到如何操作、如何申诉、怎样采取调查取证措施仍然是空白。

这一切对王雪华来说并不陌生。王雪华很早就对贸易救济法感兴趣,自己细心研究,曾发表过一系列论文,因为这一点,一九九二年至一九九三年,他被借调到当时的外经贸部,参与我国第一个《反倾销条例》、《反补贴条例》和《保障措施条例》的起草工作,可之后这些条例并没有颁布施行,在反倾销领域我国依然还是被动挨打的份儿。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新闻纸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前我国新闻纸一直靠进口,价格相当昂贵,一吨新闻纸竟然要一千美元以上。为了不依赖进口,我国逐渐掌握了这方面的技术,自己生产新闻纸,可问题随之而来。自从一九九五年起,来自美国、加拿大、韩国的新闻纸大量、低价地向我国出口,价格降到了二百美元左右,我国生产的大量新闻纸无人问津,因没地方放,就露天堆放在工厂里,那损失就不用说了。堆放时间越长,损失越大,长时间下去,中国的造纸企业非垮了不行。以吉林造纸集团为首的九家大型造纸企业为了避免损失,曾要求国家采取行政措施,以许可证制度、配额制度、申请国家储备等挽救企业,但当时国家正进行复关谈判,这些措施当然不能实行。万般无奈之际,他们想到了反倾销,找到了环中律师所的王雪华。

其实在找王雪华之前,他们也找了很多律师,但成效都不大,他们是看了王雪华的论文之后慕名而来的。当王雪华向他们滔滔不绝地讲反倾销时,吉林造纸集团的代表李照明经历当即拍案由王雪华代表他们申诉。

说到这里,王雪华说:“能接到这个案子,有偶然也有必然。因为之前在反倾销方面我们已经作了充分的准备。我国之前一直都是被迫应诉,在应诉过程都积累了一些经验,对一些案件细心研究,可以说时刻准备着申诉。”但当时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条例,还不能采取法律行动。但我国造纸企业已经迫在眉睫。其实王雪华心里很清楚,反倾销条例早就有了,只是没有颁布施行。为此,全国人大代表、企业代表、律师代表向国家呼吁颁布法律条例,皇天不负有心人, 一九九七年三月二十五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生效,有了法律依据就可以放开手大干了。

吉林造纸集团等九家造纸企业新闻纸生产量占我国总产量的百分之八十五点五,已完全由权利申请立案。但要想申诉立案,还必须清楚三个问题:国外有产品倾销、国内企业受到损害、产品倾销和企业受损害有因果关系。调查清楚这些问题是要花很多时间的,况且这是中国首次申诉,调查取证的困难可想可知。在了解价格时就费了很多周折,要向海关了解进口新闻纸在我国是多少钱,同时还要到国外了解出口价格是多少。他设计调查问卷,组织收集证据,深入企业了解商品情况和损害情况,查阅有关资料,经过半年多的精心准备,终于搜集了足够的资料。这里面的辛苦很难用言语来表达,但苦日子总算熬过去了。

在人们苦心等待立案公告的时间里,立案的消息不断,工厂的工人们一听说新闻联播要发布立案公告,搬着小板凳就往电视机前跑。后来有人告诉说今天不播,明天才播呢!工人们悻悻地回去了。第二天又早早等着,当听到确实是发布的立案公告消息时,工人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盼到这一天太不容易了。工人们最知道立案公告又多么重要,还有那么多新闻纸堆在露天里,真的快要撑不住了。又有多少人为此付出了努力,有多少人还等着活命钱?说到这些,王雪华有些哽咽了。

他们向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申请立案时是拎着行李箱去的,整整一箱子资料,光立案申请文书就写了八十多页,这是王雪华他们一点一点设计出来的,后来又不断出现反倾销案件,但几乎全部是以王雪华他们所设计的文书为模板的。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日正式公告立案。立案公告一发布,全国各大媒体争相宣传,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倾销培训活动,那一年可以说反倾销已家喻户晓,人们盛赞王雪华打响了反倾销第一枪。

立案公告发布了,王雪华律师更忙了,既要向外经贸部和经贸委陈述评析意见,还要辩驳对方的理由,有时要工作到很晚,而且有时一天要跑几个地方出差,有时竟然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哪了。王雪华想起当时的情景,就像刚发生一样,他坚定地说:“就算累也要打起精神用充足的资料对对方的理由进行辩驳,想到工人们的期待,再苦再累也都值得了。”王律师做这个案子用呕心沥血来形容也不为过,没有经历过这个案子,一般人是很难理解其中的艰辛的。

由于有了足够的资料,事实清楚明白:加拿大、韩国、美国一九九五年到一九九七年每年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被控新闻纸数量都呈递增趋势,而且对我国出口新闻纸的同时,不断降低价格,以谋取更多市场份额。倾销进口产品导致中国国内相似产品的产量急剧萎缩,中国国内相似产品的销售量和销售收入下降,中国国内相似产品价格被迫大幅度下调,中国国内相似产品库存剧增,中国国内新闻纸产业的开工率严重不足,中国国内新闻纸产业利润下降,处于严重亏损状态,中国国内新闻纸产业的失业率和失业数量均大幅度上升,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日益下降。

加拿大、美国、韩国具有巨大生产能力、出口能力和相当数量的库存,存在对外进一步低价出口新闻纸的可能性。很清楚地表明这些国家向我国大量低价倾销出口的新闻纸对我国新闻纸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根据调查结果,为消除进口倾销产品对国内相关产业造成的损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经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的批准,决定对原产于美国、加拿大和韩国的进口新闻纸征收反倾销税。

自裁决公告之日起,进口经营者在进口原产于上述国家的新闻纸时,应根据裁定确定的反倾销税税率向中国海关缴纳相应的税款。进口经营者根据外经贸部一九九八年第二号公告向海关提供的现金保证金,应按照裁定确定的反倾销税率计征转税,多退少不补。

征收反倾销税的实施期限自一九九八年七月十日起为五年。在此期限内 ,有关利害关系方可根据“条例”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就征收反倾销税的决定向外经贸部书面提出复审请求。外经贸部将在该复审开始之日起十二个月内进行调查,并做出相应的建议,由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做出复审决定。复审决定由外经贸部公告,有效期为五年。

新闻纸倾销案首开了中国产业运用反倾销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先河。肯定性终裁的做出,无疑对国内其他正在遭受到国外产品倾销之苦的产业或厂家,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身权益起到了重大借鉴和启发作用。对于中国产业如何学习和运用国际竞争规则,具有榜样的作用和意义。并及时制止了美国、加拿大和韩国新闻纸向我国的倾销及消除倾销的影响,使得国内产业有机会在消除价格歧视后,同外国企业进行公平竞争。同时,也使备受外国产品倾销损害的中国国内产业得到一个喘息、调整的机会和时间。对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动辄实行歧视性反倾销调查,阻碍中国产品向其出口,也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使其在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时不再像过去那样肆无忌惮。这对维护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保障公平贸易以及在维护本国正当贸易利益和进一步提高本国企业自身竞争实力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这一创举也把王雪华推到了反倾销的顶峰,成为反倾销领域不可替代的领袖人物,他的地位无可置疑。王雪华和反倾销三个字一起刻在了中国贸易救济的历史里。王雪华说在国际贸易领域我国律师还有很多要做,也需要更多耐得住寂寞、法律功底好、外语水平高,能安下心来认真做事的律师加入进来。

Beijing Huanzhong & Partners

  
Beijing Huanzhong & Partners (BHP), founded by a group of experienced lawyers in September, 1993, is one of the firstly approved law firms by the Ministry of Justi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more than ten years experience and expertise in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law practice, BHP is a highly respected leader and an established name in providing professional high-quality legal services to clients home and abroad. BHP’s partners are equipped with enriched legal knowledge and sound lawyering skills. Lawyers at BHP have received professional legal training both in China and overseas.

BHP devotes itself in the field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ti-dumping, trade arbitration and/or litigation, real estate as well as finance and securities. Especially, the firm keeps devoting legal talent, research and other resources in order to maintain its premier position in China in the field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arbitration and/or litigation,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antidumping proceedings, of WTO related legal affairs as well as trade and investment projects. That is also the reason why BHP attracts clients from all circles of Chinese society and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including North America, Europe, Southeast Asia and Hong Kong. 

BHP’s reputation for excellence is evident through its extensive clients’ base and is widely acknowledged by the Chinese judiciary and foreign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BHP maintains a close contact and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with lawyers and experts from academic institutes,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other professional setups. BHP has also developed and maintains effective working relationship with famous law firms from US, Europe and Hong Kong.
网址:
www.huanzhongla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