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专外联”是区域律所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以陕西富能律师事务所为视角
文/武广韬 刘翠萍
武广韬律师
刘翠萍律师
区域律所,一般是指设立在一线和省会城市以外的市县所在地的律师服务机构。它们共同困惑和障碍是源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缓慢,地理交通受限,造成律所难以吸引留住人才,律所规模、业务体量自然较小,反过来又对业务提升、收费增长形成制约。影响其持续发展。而1994年成立于陕北榆林的陕西富能律师事务所,以“内专外联”,探索区域律所持续发展的路径,颇有成效,值得借鉴。
一、提升规模,在多样化、专业化的贴心服务中,实现“内专”目标,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内专”,是指通过自身的理性定位和规划,持续的学习与实践,苦练内功,在努力提高律师综合业务能力的同时,确立超前意识,合理进行专业分工和团队合作,以优化资源,突出专业能力,尽快形成在区域社会和行业中的影响力。富能建所以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内专:
(一)积极扩大规模,既接纳走出校门的有志青年,又求贤当地高校法学教育资源,建立起年龄、学历、职称等结构合理的良性流动的人才队伍,为内专奠定基础
富能由几人建所,现发展到以60为领头、70为中坚、80为骨干、90已成长的百人团队,并有当地最高学府榆林学院十余名法学专业教师兼职加盟,成为陕西省会以外唯一的上规模律所,是制度促进了人才聚集,为“内专”奠定了基础。富能坚持开门吸纳有识之士和青年学子加盟的理念,始终注重青年律师培养和成长,坚持以老带新、团队合作,在案源上保证,分配上倾斜,实习律师待遇一直不低于省会律所水平。2007年开始与榆林学院开展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合作项目,提供法苑学子实习场所,传导富能办所理念,目前,仅该校毕业学子在富能执业的就有十余人。连续参加四届西北政法大学招聘会,延揽人才。建立外派培训学习补助制度、稿酬奖励制度,促进高质量、专业化律师的成长。
(二)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法治建设的实际,超前开展多样化的法律服务,为内专增加积淀
——先后为省、市、县、区人民政府、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行业团体200余家担任法律顾问。在为政府在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和重大突发事件中提供法律支持,切实起到风险预防、参谋助手和促进依法行政的作用,并探索超前贴心多样化服务。如为米脂县委、县政府首开信访听证的法律服务,系统论证了我国土地法律制度的制定和演变,使长达二十余年的土地上访案件得到平息,化解了矛盾,履行了社会责任。
——履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与佳县70个自然村建立一村一法律顾问服务关系,指派20名执业律师为村组管理提供法律意见,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多次送法走进榆阳区小纪汗乡、芹河新区马家峁集市、上郡路社区、金阳小区、榆林世纪广场等地,就婚姻家庭、借贷、房产等贴近日常生活的法律知识向群众进行了宣讲、解答。
—1997年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减轻农民负担的决策,为子洲县裴家湾乡12688名农民自付差旅费、免费代理状告乡政府减轻负担案,是至今涉诉人数最多的行政诉讼。不仅帮助农民讨回不合理负担80余万元,而且为最终取消农民负担提出见解和呐喊。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法制日报、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华尔街日报》、亚洲电视台等四十余家海内外媒体曾予肯定和披露,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从窑洞走向法庭”,更将法律援助的正义之举定格在历史的瞬间。作为重大案例,列入《陕西律师事业(1979—2019)发展报告》,是行政诉讼发展中的经典事件。
(三)抓住榆林作为国家能源新都建设的机遇和同时作为发展较快的落后地区转型的特点,不断进行法律服务的前瞻性思考与实践,在历练中体现“内专”
立足传统领域的法律事务,放眼知名企业在能源开发、公司事务、企业改制及资本融通等领域的深层次法律服务需求,为榆神、三江、大砭窑、汇能等企业提供的长期综合法律服务,在区域内外和行业产生了较大影响,
——最早传导环境保护的法治理念,代理神木前柳塔村诉神华因采煤造成水源断流、环境污染赔偿案,有效地维护了村民合法权益,提高了开发企业的环保意识。
——代理邵江成诉澄城卷烟厂及《陕西日报》社全国首例烟草广告侵犯著作权案,多管井科技成果权归属案,汽车卧铺专利侵权案,开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先河。
——为出嫁女村民权益的平等实现,二十多年来奔走呼号,经历了诉讼由受理到不受理、再到受理的煎熬,探索着由民事主张,再到行政诉讼保护的路径,服务仍在途中。
——代理陕西银河煤业开发有限公司收购北京比尔世奇公司股权引发的系列案件,涉及2亿元国有资产的安全。先后在北京朝阳、房山两区、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涉诉案件五起,历时两年,赴京约30次,细致、规范、及时的法律服务,排除多个法律障碍和阻力,促成资产权利最终实现,保护了国有资产的安全。
(四)以区域热点问题、疑难案件为契机,辩护了一批区内外包括反腐败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具有影响的案件,充分发挥辩护职能,以服务彰显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张某“黑恶”非法拘禁案,任某涉嫌诈骗、强迫交易、非法经营案,董某涉嫌合同诈骗案,不构成犯罪、不应予批捕的辩护意见均被检察机关采纳,犯罪嫌疑人免受逮捕。
——许某等三人涉嫌强奸案,证据不足的辩护意见被检察机关采纳,作出不予起诉的决定。体现了律师在审查起诉阶段应有的作用。
——温某故意杀人,在一审、发回重审、二审均判处死刑的情况下,辩护人坚持不懈努力,指控证据不足的辩护意见被最高人民法院采纳,裁定死刑不予核准。
——榆林首例人体跨国集团贩毒案件首犯李某某,查获毒品纯海洛因两千余克,辩护人从轻辩护的观点被法庭采纳,依法判处其死缓。郑大平巨额贪污案,宋保国、薛建强、杨志兵等特大贩毒案,分别被最高法院、陕西省高院从死刑改判死缓,影响较大。
(五)及时向专业化分工迈进,以团队建设反向促进“内专”
随着人员规模的逐步扩大,适时设立能源与环保部、刑事部、行政诉讼部、金融证券保险部、建设工程与房地产部等十二个专业部门,不拘一格,吸纳有专业特长的律师领衔,形成人才的良性流动机制,并通过合作机制,建立团队合理分工、梯队共赢的互动模式。行政管理、财税服务着力于团队建设和专业化迈进。目前,合理分工协作、向专业化迈进的团队在富能初具雏形,团队建设和专业化分工又促进了“内专”的提升。
(六)在贴心服务中建立口碑
区域律师面对的是空间较小的熟人社会,良好的形象更多依靠口口相传,故“内专”更须接地气,以贴心尽责服务为常态。富能以知识型、文化型律师为建所宗旨,知行合一是笃行的管理理念。倡导贴心服务,在困难、挫败中为当事人提供专业的法律援助。为榆林林研中心担任法律顾问。团队服务24年,代理企业改制变更登记的行政纠纷两案逾13年,代理完成在四级法院行政诉讼,促成170余位股东和解,平息“官民”矛盾,直至企业终止,贴心尽责信任自在其中,也是“内专”的具体体现
二十六年来,富能律师与榆林经济社会发展和需求俱进,在矿业权、土地权属、房地产、金融、公司等民商事务和行政诉讼、刑事服务领域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为政府、企业在能源开发、公司事务、企业改制及资本市场融资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细致和深层次的服务,内专获得了普遍的社会认同。
二、加强域外合作及域内的治理参与度,在“外联”实践中开拓服务空间并提升服务能力
所谓“外联”,是指确立开放理念,以律所为平台搭建对外沟通交流的机制,通过与区域外的同行、专家和社会知名人士相互学习、交流与合作,开阔视野,确立目标,提高站位,提升区域律师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养,并以管理理念、措施、制度予以保障和实现。
(一)开阔视野,主动出击,加强与域外法律工作者的合作
主动“外联”合作,寻求共同服务机会。富能与陕晋蒙宁甘接壤区域多家及国内知名律师事务所和香港、美国同行建立战略联盟及业务合作关系,获得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主动寻求共同服务。与宝典律师共同代理张某的亿元投资协议纠纷驳回对方亿元诉请,与博硕律师共同辩护的苏某非法拘禁案、打掉“涉恶集团”定性,均是“外联”效果显现、区域律师合作的成功事例。
(二)坚持高起点、大格局,创造条件“外联”
“外联”是区域律师应有的格局和视野。富能破除保守自封心态,忌耕“一亩三分田”。在发展理念上始终坚持高起点,大格局,创造条件“外联”。建所伊始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便走出去与《中国法学》、《法学研究》、西北政法学院、陕西省社科院法学所两次在西安联合召开主题研讨会,了解法学前沿成果,主动“外联”。针对区域热点难点的法律服务需求,择机举办了“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及代理行政诉讼案件实务操作”、“移民投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庭审发问技术”等主旨报告,组织了“2013能源新都建立与发展中的刑辩回顾与展望--富能律师刑辩论坛”,“2014陕西省社会法学研究会暨社会法视野下的劳动与社会保障——富能论坛”,“陕西省律师协会六届七次常务理事会暨陕晋蒙宁甘接壤区域律师合作与发展——榆林论坛”,“虚开增值税发票疑难案件研讨会”等,邀请行业知名学者、大律师走进榆林,布道富能及周边区域同仁,“外联”在周边区域颇具影响。
(三)努力提升本所律师在区域内的治理参与度
通过“外联”着力提升律师在当地社会的治理参与度。律师个体的口碑在区域律师发展包括信任、案源等方面影响重大,除业务水平、专业技能及敬业精神、职业道德、人格魅力等因素外,对当地社会治理参与的“外联”,也十分重要。富能着力律师社会地位的整体提升,确立富能律师的社会知名度和信誉,提供“外联广泛”的法律服务。律师出任所在市人大代表、法治委员会委员,第一次出现在富能;两名律师受聘成为榆林市政府法律顾问团成员;榆林市工商联、总商会组建律师服务团和榆林市中小企业法律服务平台,富能五名律师成为法律服务团成员,并受聘担任律师服务团团长。
可以肯定,区域律所在我国广阔的西部将会长期直面广大民众和中小企业,承担服务民生、践行法治的一线重任。其发展和管理路径,也面临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品牌建设、战略联盟都应是管理者面临的课题,富能“内专外联”在发展管理上的探索和坚持,愿给同仁带来思索。